fbpx

出汗位置 揭示健康問題

夏天,除了為大地帶來雨水,亦為身體帶來汗水,兩者皆令人苦惱不已。流汗能帶走體內熱量,幫助人體降溫。中醫認為,這是身體排毒的的一種方式,有利於人體新陳代謝、經絡平衡和免疫系統健康運作,而身體的不同地方出汗,則代表了不同的體質甚至健康問題。

不少人對汗水又愛又恨。運動過後的大汗淋漓,令人感覺爽快;但做其他日常活動時,因為太熱而汗流浹背,弄濕了衣服,更往往伴隨著汗味,叫人尷尬。註冊中醫師倪詠梅表示,汗水、口水、尿液等人體內會流失的液體和分秘物,中醫稱之為津液,負責滋潤及濡養身體,維持人體活動。

身體不同部位出汗代表的健康問題:

1. 額頭、鼻、頸等心口對上位置

額頭和鼻屬於胃部,是足陽明胃經所到地方。一般體質躁熱的人、或食燥熱或辣味食物後,會於此處出汗,而他們亦有濕熱的問題。其中喜歡飲酒人士,汗會出得更多。

由於熱性向上行,若頭部不出汗但頸部出汗,都是源於濕熱。倪詠梅補充,濕熱與環境和體質有關,若吃得太多燥熱食物、脂肪高的食物、海鮮和飲酒等,都會形成濕熱的體質。

養生貼士:可以吃一些清熱去濕的食物,如綠豆、薏米、赤小豆、土茯苓、粉葛等。如果是頸部出汗,亦可以煲夏枯草、雞骨草、茵蔯及銀菊露等。

2. 背脊

由於背脊的汗腺較少,背脊出汗屬虛寒症狀,是為虛汗。汗不會太熱,有風吹過時更有寒冷感覺。此類人士氣不攝津,即氣太少,血液循環不順暢,令津液不循常道外流。

養生貼士:可以煲一些補氣的湯水,如北芪、黨參、五指毛桃等。

3. 腋下、胸口

若排除腋下汗腺過多的因素,這兩處出汗是心火盛的表徵。倪詠梅表示,兩處是心經所過的地方,由憂慮過多和煩躁所致,令熱逼汗出,津液外流,部分心火盛的人更會於胸口附近長暗瘡。

若因為心火盛而胸口出汗,屬於熱性,出汗後不會不適,但若胸口出汗後,出現心悸、氣喘乏力、心慌等,或感覺寒冷,便屬心陽虛的症狀,或有心臟病的危機。

養生貼士:若因心火盛而出汗,可吃降心火的苦味食物,如蓮子心、苦瓜等,或飲苦丁茶;如果是虛汗,則要吃溫陽食物,如牛肉、羊肉或生薑等,亦可在食物或飲品上加上小量肉桂粉。

4. 手足心

手心和腳掌出汗,亦是濕熱的表徵,熱逼汗出,是常見的問題;另一類人則屬虛汗,即陰虛火旺,經常捱夜和吃煎炸食物的人士,會有此體質,手足心較手足背熱,但整體也不強壯。

養生貼士:因濕熱而手足心出汗人士,可以吃一些清熱去濕的食物,如綠豆、薏米、赤小豆、土茯苓、粉葛等;若因陰虛火旺而出汗,則可吃雪耳、花膠、雞腳等膠質的滋補食物。

5. 下陰、腹股溝及大髀內側

此些部位出汗,多伴隨濕疹或汗癬徵狀,屬濕熱下注,即肝膽濕熱,主要是因為飲酒、進食海鮮或芝士等高油脂的食物所致。

養生貼士:可以煲夏枯草、雞骨草、茵蔯及銀菊露等,清肝瀉火。

不過每人體質不同,建議飲用湯水或涼茶前,先諮詢註冊中醫師。

2 thoughts on “出汗位置 揭示健康問題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